自2000年以来,A股市场共出现过3次“底部”,分别是:

➢ 2005年6月6日:998.23点

➢ 2008年10月28日:1664.98点

➢ 2013年6月25日:1849.65点

这三次市场见底都存在一些共同特征,级掌柜梳理了一下,大概有8点。

估值中位数位于低位

3轮市场见底,A股在每次底部区间都出现了明显的估值底。从全A市盈率(TTM)中位数和市净率中位数来看:

➢2005年6月市盈率21.49倍,市净率1.73倍;

➢2008年10月市盈率15.94倍,市净率2.16倍;

➢2013年6月市盈率27.81倍,市净率2.45倍。

再看当下:

市盈率29.01倍,市净率2.82倍,已经接近2013年底部区域的水平。如果考虑当前全部A股10%-15%左右的盈利增速,当下市盈率PE(2018年预期)还低于2013年。

股票吸引力超过或接近债券

如果将股票看成某种永续债券,则股价就是债券的现值,而 EPS 代表了股票的票息,在不考虑通胀(折现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 EPS/股价,也即 PE 的倒数就是这一特殊债券的收益率。在三次指数底部位置,股票的吸引力接近或超过债券吸引力。

成交量下滑

成交量萎缩也是 A 股进入底部区域的重要特征,也即所谓的“地量出地价”。从全部 A股换手率(20 日移动平均)看:

➢2005 年 6 月最低仅 0.89%

➢2008 年 10 月最低为 1.25%

➢2013 年 6 月最低为 1.55%

当前万得全 A 换手率为 1.50%,已经低于 2013 年 6 月时水平。

从历史上看,成交量并不一定领先指数见底,但是熊市底部成交量往往是上一轮牛市峰值的 10%当前日成交额不足 3000 亿元,前期峰值为 2015 年 6 月 8 日的 22593.09 亿元,约为前期峰值的 12%

个股市值萎缩

当前 A 股市值中位数为 47.55 亿元,高于2013 年的 30.56 亿,但是考虑到 A 股总市值与 M2 间的关系,我们尝试消除货币因素的影响。

我们以 2005 年 6 月为基期,对 2008 年 10 月,2013 年 6 月和 2018 年 8 月的市值中位数进行平减,平减后市值中位数在 2005 年 6 月达到 10.09 亿元,在 2008 年 10 月达到 8.37亿元,在 2013 年 6 月达到 7.80 亿元,而当前仅为 7.21 亿元。

低价股数量上升

当市场进入底部区域后,市场边际投资者不断退出,这使得个股的流动性更加稀缺,导致其价格进一步下跌。

我们选取前收盘价在 5 元以下区间的个股作为低价股,考察低价股占全部 A 股比例,从历史上看,低价股大规模出现的情况一共有 4 次,分别是:

➢2005 年 8 月:926 只,占比全A 71.2%

➢2008 年 11 月:966 只,占比全A 61.5%

➢2012 年 12 月:560 只,占比全A 22.8%

➢2013 年 7 月:503 只,占比全A 20.52%

目前来看,全 A 低价股共有 753只,占比全部 A 股 21.31%

强势股补跌

我们选取历次底部时期申万二级行业指数与上证综指的累计收益率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在 A 股三次下跌至底部的尾声阶段,都出现了强势股补跌的信号:前期相对大盘取得超额收益的强势股,在市场探底后期跌幅明显,往往跑输大盘。

三次强势股补跌行情分别出现在 :

2005 年景点、白酒、港口Ⅱ等强势股 5 月出现补跌,

2008 年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燃气Ⅱ等强势股 7 月开始补跌,

2012 年白酒、医药商业Ⅱ、酒店Ⅱ等强势股 11 月出现补跌。

低价股估值修复

低价股相对指数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一般来自于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市场处于底部区间,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市场进入牛市中后期后。

我们将全部 A 股按照当前股价划分为 5 档,计算每档内个股月度涨跌幅的算术平均。

从历史上看,2005 年 8 月,2008 年 11 月和 2013 年 8 月等 A 股阶段性底部区域,都出现了低价股(0-5 元)的阶段性行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阶段性底部区间的低价股超跌反弹仅仅是对于过度悲观预期的修复,并不具有持续性。一旦完成预期修复后,低价股的表现并不显著优于中高价股。

对比上述8大特征,当前A股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中,级掌柜以为,当下定投低估值的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161017)、或者富国创业板指数基金(161022,是退可守进可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