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强令阻止交易后,博通正式宣布撤回对竞争对手高通的收购要约,意味着科技行业最大并购案无果而终。 特朗普亮出“红牌”,科技业最大并购案流产 周三(3月14日),博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对美国方面的决定感到失望,但仍将遵守,他们已撤回了收购要约,终止收购高通。同时,该公司还撤回在高通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的独立董事提名。 去年11月,新加坡的博通拟以1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216亿元)的代价收购高通,这个消息当时震惊全球半导体业界,一旦达成将缔造科技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不过,这项持续了四个月的并购交易计划在特朗普的干预下告吹。周一(3月12日),特朗普命令博通放弃收购高通的计划,理由是“有可靠证据表明,如果博通控制了高通,可能会采取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行动”。 而一周前,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刚刚决定对此事进行调查,理由是高通在发展5G技术中的重要角色。特朗普政府非常重视5G技术的发展。 因此分析认为,特朗普下达这一命令的实际理由是担心博通收购高通后会削弱美国在移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尽管年收入比高通低大约20%,但从市值方面看,博通的市值已经超出高通约19%。截至周四(3月14日)收盘,博通市值达1100亿美元,高通则为887亿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博通放弃对高通的收购,但仍决定4月4日之前将总部从新加坡迁至美国,此举被认为是为未来收购铺路,帮助其避开美国国家安全担忧。 告别高通,博通的下一个收购目标会是谁? 虽然收购高通失利,但博通已在当天的声明中证实,其仍在寻找并购机会。 博通的财务负责人Thomas Krause表示,博通的确看到一些潜在的收购目标与博通的业务模式一致,与股票回购相比带来的回报将更高。他还称,博通可能利用可用资金展开收购。 根据博通周四发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一财季净营收为53.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1.39亿美元增长29%,主要受无线销售额增长驱动。 同时,第一财季利润增长至65.7亿美元,上年同期利润仅为2.52亿美元,其中包括了终止经营业务带来的影响。 那么,博通的下一个收购目标会是谁呢?加皇资本市场分析师Amit Daryanani最近梳理出估值在100亿-1200亿美元之间且利润率、开支等财务指标表现可能吸引陈福阳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 他初步筛选出约18家符合上述条件的芯片公司,其中有四家看起来是合适的潜在收购目标,尽管这些公司每家都有陈福阳可能不会喜欢的地方。 包括Daryanani在内多位分析师认为,市值略低于200亿美元的赛灵思是一个可能的目标。这家硅谷公司生产可编程芯片,适用于包括人工智能等多种用途,作为市场领头羊,赛灵思在某些方面符合陈福阳的期望。 同时,有分析师称,另一家硅谷公司、估值135亿美元的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也有机会入选。这家公司生产低端通用芯片,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多个市场。如果收购这家公司,博通或可藉助其产品拓展与数字芯片截然不同的高利润率模拟芯片市场。 但是麦格理资本分析师Srini Pajjuri认为,Maxim的客户分布在汽车、工业和其他博通没有基础的领域,所以和陈福阳的战略并不完全相契。 分析师表示,无论收购这两个潜在目标中的哪一个,博通的调整每股收益都仅会提高几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高通可带来的提升达20%。他还指出﹐基于当前股价,收购这两家公司代价不菲。 根据Factset数据﹐赛灵思股价对应的远期市盈率为27倍,Maxim为23倍。去年11月陈福阳首次提出收购提议时,高通是14.5倍左右。 过去10年中,博通成功完成了一系列收购,帮助其发展为一家市值1100亿美元的巨头。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Chris Caso表示收购深植于博通的DNA﹐陈福阳会一直寻找符合其收购标准的企业。 不过他也指出,近来博通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强劲增长,陈福阳不需要急于行动。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的数据,截至去年10月的财年,博通收入增长33%,利润增长39%,自由现金流增加58%。 博通的现金流增速要高于半导体同行。在找到下一个目标之前,陈福阳可以通过上调股息或回购股份来提高每股收益,维持股东对该公司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