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里,就有一万个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决定了你的投资思路和投资方法,决定了你在股市里是赚钱、还是成为被割韭菜。 欢迎收看系列节目《股市真法则》,帮助大家识别股票投资中的常见误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投资的获利能力。 本期话题 股票背后主力是谁?如何割主力的韭菜?! 我们经常听到散户说这个股票的“主力”开始建仓了、洗盘了、拉升了、出货了! 很多股评家和媒体也津津乐道,主力又怎么怎么了,大家要时刻注意主力动态之类的。总而言之,“主力”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能耐非常大,股价都是主力控制的,K线都是主力画出来的。 但你问这些散户、股评家,你们说的主力到底是谁,大家一脸茫然,谁都说不出所以然。 其实,绝大部分股票里边,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主力。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主力是大家臆想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 所谓主力,就是有能力控制筹码、影响股价、并且通过操纵股价谋利的机构。在上个世纪,可以说有很多做庄行为。 我记得我1998年刚刚入行的时候,大家讨论股票好不好,就是讨论这个股票有没有庄家,庄家实力强不强?那时候名动江湖的机构就有南方证券、德隆,如果庄家是南方证券、德隆,那大家觉得这是牛股,因为南方证券、德隆实力强、做庄狠。 但2001年以来的五年熊市,绝大部分庄家都被熊市消灭了,因为很多庄家,高度控盘,确实是能操纵股价,但却发现没有接盘方、没法出货兑现账面盈利。 与此同时,庄家往往是高利率融资来炒作股票,高额的资金成本使得庄家不堪重负。在2001-2005年这波熊市中,连南方证券、德隆这样大名鼎鼎的机构,因为做庄,也把自己做没了。 进入21世纪以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蓬勃发展,这些机构投资者基本抛弃了以前做庄的模式,走的是基本面投资、组合投资的套路,很少有人做庄了。 基本面投资第一次为A股投资者所熟知,可以倒推到2003年,那一年公募基金成功挖掘出钢铁、汽车、石化、电力及银行等五大绩优蓝筹板块的投资价值,被大家叫着“五朵金花”行情,老股民应该还记忆犹新。那一年,公募基金也第一次从配角上升至主角,引领了价值投资的潮流。 另外一个原因,现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大数据监控等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做庄等操纵市场的行为,很容易会被监管部门发现并查处,大家也越来越不敢做庄了。 以前我在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里边有一些机构,包括著名的敢死队,经常动一些操纵股价的脑筋,但经常他们就会收到交易所的电话,对他们进行提醒,对性质严重的,还会暂停交易甚至立案调查。 这些年被处罚的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的案件越来越多,执法效率越来越高,执法力度越来越强。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机构会采用以前的做庄模式了。 没人做庄了,那还有没有所谓的主力?股价又是由谁决定的? 股票里边有一些持仓量比较大的机构投资者,这是显然的。但这些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臆想的主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基本上是“买入持有”策略,很少有人会走以前庄家吸筹、打压、拉升、出货的路子。 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太严格,很少敢有人这么做;另一方面,现在的投资者结构跟以前不一样了,你恶意做庄,大股东或者其他机构投资者就会把筹码都倒给你,还没割到韭菜,自己先被割了。 那到底谁在影响股价呢? 股价其实就是千千万万投资者,包括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散户,共同影响、共同交易出来的。 特别是在中国,散户数量众多,而且散户喜欢跟风,羊群行为明显,他们的交易行为一旦产生共振,力量也是不可小觑。 而且股价的短期波动有很大的偶然性,譬如某个机构的投资总监出门之前跟老婆吵了一架,心情很差,到了单位看着某股票就很不爽,就命令交易员卖了一部分筹码,导致股价下跌,这也会被散户理解为主力打压或者出货了。 再譬如,某大股东要买个豪宅,减持了部分股票,也会导致股价下跌,也会被散户认为主力在行动。 总而言之,股价的波动,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偶然性,按照专业的说法,就是“随机漫步”。 这里我也推荐一本关于股票市场的经典名著《漫步华尔街》,里边就讲到股票价格大部分时间是随机漫步的,非常值得一读。但在长期内,股价是由基本面决定的,这些都和那个神秘的“主力”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