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非ofo股东的投资人发朋友圈称,ofo已经确认卖给滴滴,金额不详,官方消息会在七月才有,戴威出局。不过据配资开户向ofo一名联合创始人求证此消息,该消息被否认。 在今天,我们从直觉上可以感受到,共享单车正在变得冷清,共享单车供应链欠款、用户押金挤兑、资金链危机等诸多坏消息接踵而至,风口正在落幕。
共享经济的流行,网约车之后,就是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领域,但随着共享单车迎来至暗时刻,共享经济到底还有没有戏? 从今天来看,共享单车、共享健身仓、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等共享经济领域基本都是不温不火,或者说,活的相对艰难。而有心的人其实可以发现,共享按摩椅却可能是共享经济领域中闷声发大财或者说活的相对较好的一个共享领域。 如今在机场、购物中心、广场、酒店、影院以及各种娱乐餐饮等场所,共享按摩椅随处可见,一直在低调铺量增长。但是共享按摩椅这个项目一直都被资本、媒体与业界忽视了。 共享经济是未来的趋势没错,但过去我们判断一种共享物品是否存活的一大前提是这种共享的物品是否契合人性刚需,但是并非是只有刚需性的共享物品才能存活,杀时间的产品也可以。 但是为何说共享按摩椅会比其他的共享物品都更有前途呢? 首先是它在线下的场景非常好的契合了产品属性。在商场或者购物中心,人流量大,使用共享按摩椅是一种偶发性需求,但这种偶发性需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一个相对较好较舒适的杀时间的方式。 其次是场景布局完整契合消磨时间的需求。其实人们出门在外吃完、逛街、看电影、搭飞机等,有很多碎片化时间是处于无聊消磨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希望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舒适放松的空间与地方来打发这些时间。 逛街累了或者等餐、等人、等着看电影、等飞机等诸多碎片化时间段,共享按摩椅8~15分钟的体验几乎就是为这些碎片化时间的消磨与需求而生。 其次是共享按摩椅体验门槛低、心理顾虑小、人人皆可以使用,复购率高。相对于共享充电宝、单车、健身仓、或者衣服、鞋子、包包等这种共享物品而言,笔者认为共享按摩椅的使用与体验门槛是最低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使用共享单车的前提是你会骑单车而且比较享受骑车;一个人在健身仓挥汗如雨有些人也颇为顾虑路人异样的眼光,或者说对于跑步机体验与操作不适应,对于更多的国人来说,户外跑是一种更常见与更习惯的运动方式。 衣服鞋子、包包这些相对隐私与私人物品的共享人们自然也有各种心理上的顾虑与洁癖而不愿意去体验。但按摩椅不会,你直接躺上去扫码即可。而且一旦你下次来到同一个购物广场,基于同样的场景需求,你会继续体验。 也就是说,许多共享物品是对应着特定人的需求,但共享按摩椅是对应所有人的需求。 最后是,共享按摩椅带来了舒适与放松以及快乐,形成一种强化记忆,当一种共享物品能带给你舒适与快乐,它会刺激你重复体验。 其四,共享按摩椅场景布局空间与场景也更多元化,它不仅依靠着大型购物广场、商场出现,还能依靠电影院,KTV,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等等场景出现,总的来说,它出现的场景,基本是哪种大型的线下流量入口,人流量大,匹配率高,空置率低、作为一种分时租赁产品,它在单位时间内的使用率相对而言更高。 按摩椅的单价高,买个按摩椅相对比较昂贵,而且非常占用家居空间,因此,购买按摩椅不会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刚需,而体验按摩则是刚需。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几乎天生就适合共享。 另一方面是,共享按摩椅比共享KTV占用空间更小,意味着投放的数量与场景更多,能够形成规模效应,甚至能放到酒店房间内、电影放映厅内,而当前来看,共享KTV当前只能投放在公共场所。 从体验场景来看,与共享按摩椅有竞争关系的是共享KTV和娃娃机,但是后两者却很难竞争的过按摩椅。因为,共享KTV、娃娃机更多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消费。比如爱唱歌的人,爱抓娃娃的用户。 对于共享KTV会有新鲜感的瓶颈,比如说许多用户在迷你KTV唱歌由于更多是自娱自乐,长期缺乏观众或者曲目有限、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兴趣滑坡,久而久之,人们最终会发现,唱歌也是需要有人欣赏,也是需要听众的。 对商家来说,还要面临高昂的音乐版权费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以及场地租金的涨价的隐患。而抓娃娃对应的是一种赌博性的心理需求,但体验过抓娃娃机的用户会知道,能够抓到娃娃的几率极低,而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用户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在这个时候,共享按摩椅的优势就出来了,它将市场上昂贵的按摩椅和闲置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稀缺性与刚需性结合,恰恰契合了共享经济的本质,优势还在于可以让人舒舒服服放松享受来打发碎片化时间,显然,它会是普通用户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内频次更高的选择。 有人算过一笔账,享受一次人工按摩需要 200 元左右,在共享按摩椅上按摩 20 分钟只需 15 元左右。但是人工按摩是先有需求再找店,消费决策链条过长,而共享按摩椅,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快速匹配到人们线下的偶发性按摩休闲的需求。 共享按摩椅行业背后在资金、技术研发、渠道等层面具备更高的门槛,一般玩家进不来,这就杜绝了类似共享单车等玩家众多导致的资本战、价格战、营销战等市场混乱的现象发生,确保相对稳定的盈利与缓慢推进布局的环境,而先发的玩家在规模性占领线下渠道与场景之后,就可以构建较高的渠道市场壁垒,形成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加盟的模式来推进铺设的速度与进度。 配资网数据显示,目前按摩椅在日本的普及率达到 20%,国内则不到 1%,而按照当前亚健康或者对按摩有需求的都市人群来计算,按摩椅的铺设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配资开户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这一数据还在增长。 目前共享按摩椅使用 5 次以内的用户占比在 71%以上,总体来说,单台共享按摩椅的消费频次还并不高,以及需要解决众多消费者占位不按摩的问题。如何更精准人流与优化场景,基于场景的需求契合度与人流旺盛度,来铺设按摩椅设备,提高消费频次,是需要商家解决的难题。 总的来说,随着结合线上线下碎片化消费细分市场的流行,迷你KTV、抓娃娃机、共享按摩椅等一系列“小消费”产业是共享经济目前还在持续流行的市场领域,但在这些小消费项目中,按摩椅是比迷你KTV与抓娃娃机更契合消费升级需求以及也是频次更高、偶发性需求更强的选择。 随着单车等项目逐步走向冷门,未来能撑起共享经济旗帜的项目已经不多了,如果说有,共享按摩椅可能是当前最有戏的那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