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沪深A股市场继续震荡向上,上证综指实现11连阳,基本收复2017年11月以来的调整失地。但同时成交量并没有同步放大,个股走势分化依然显著。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428.94点,一周累计上涨1.10%;深证成指收报11461.99点,一周累计上涨1.05%;创业板指收报1785.71点,一周累计下跌0.87%。 行业板块表现方面,食品饮料、房地产、家用电器等行业涨幅居前,金融、计算机等板块也大幅上涨,主题热点中区块链概念表现火热。周期品板块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建筑材料行业个股跌幅较大。 方正证券: 继续看多春耕行情,短期变化在于三点:一是出口增长趋势延续,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二是流动性更加关注社融增速以及主要市场利率的边际变化。三是CPI和PPI的剪刀差继续收敛。 中信证券: 一季度CPI同比走势很关键,但是需要等到3月、4月份数据公布之后市场才会进入博弈通胀的关键期,而1月、2月份A股市场整体向好动能依然比较充足,建议先抓“再通胀”,再看“中周期”。 联讯证券: 三大逻辑支持市场继续前行:价值投资原则+宏观政策信号+行业景气变化。过去两个月市场充分展现了不同层面逻辑的不同作用,展望春耕行情,低估价值股仍然是配置重点。 中金公司: 虽然市场在11连阳之后不排除投资者在获利了结压力下过于关注一些短期因素的扰动,股指因此震荡幅度加大,但市场整体向上趋势依然稳健,看好龙头板块的中期空间,短期波动是加仓机会。 招商证券: 当前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制造业投资回升超预期、金融去杠杆政策力度加大、解禁规模和减持规模继续高企。前者带来局部投资机会,后两者对市场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银河证券: 近期市场持续上涨,但在流动性波动以及持续加强金融监管背景下,虽然A股市场中长期结构化慢牛格局不变,短期仍须警惕回调风险。 海通证券 理性看待11连阳 短期仍将反复多变 仍是春耕行情 自2017年12月28日以来,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均呈11连阳格局,创出了1993年以来最长连阳纪录。之前出现过两次类似的连阳走势,一次是2006年6月15日到29日,上证综指连续11个交易日收出阳线,但其中有两个交易日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第二次是2015年3月11日到24日,上证综指连续10个交易日上涨,但是其中有一个交易日为阴线。那么,本轮行情是否已经进入牛市中期?仔细分析11连阳走势,12月28日以来上涨的个股有2228只,占比为70.0%,其中超越上证综指同期4.68%涨幅的有924只个股,占比为28.3%。上证综指11连阳期间,上涨个股数量超过下跌个股数量的交易日只有5天,并且没有一天上涨个股数量占比超过80%。而2006年6月15日到29日的11连阳行情中,上证综指上涨9.16%,11个交易日中有8天上涨个股数量超过下跌个股数量,其中有3天上涨个股数量占比超过了80%。2015年3月11日到24日的10连阳行情中,上证综指大涨12.34%,10个交易日中有7天上涨个股数量超过下跌个股数量,其中4天上涨个股数量占比超过了80%。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仍处于春耕行情中,牛市中期特征并不显著。 大机会还需要等待。展望2018年全年,市场有望从强震荡格局演变为牛市初期,但大机会需要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进一步明朗。3月到4月是宏微观数据集中公布期,预计经济平稳增长、企业盈利向上趋势将得以确认,同时相关经济和金融政策也将更趋明朗。回顾2000年以来的行情,剔除处于牛市中期的2000年、2006年、2009年这三年,其余年份上证综指年初开盘点位都不是全年最低点。而全年最低点相比年初开盘点位的下跌幅度分三种情况:温和情况下最低点相比开盘点位回撤3%到5%,如2003年、2014年、2017年等;市场偏弱情况下回撤10%到15%,如2004年、2012年等;熊市情况下回撤20%到25%,如2001年、2011年、2016年等。2018年市场更可能类似2017年——呈现温和上涨格局,但并未进入全面大牛市,后市走势有可能出现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是11连阳后春耕行情继续上涨,比如说上证综指涨幅在10%以上,如此的话未来市场可能需要大幅回撤才能使得全年K线出现下影线。第二种情景是春耕行情涨幅较小,从而未来市场只需小幅回撤就可以使得全年K线出现下影线,然后市场再迎来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结合基本面、政策面判断,我们认为后市行情演绎第二种情景的可能性更大。 短期将反复多变 2005年以来(剔除2006年、2007年、2015年牛市)每一年的春耕行情平均持续58天,对应36个工作日,平均上涨14%。春耕行情结束后的下跌阶段平均持续47天,对应33个工作日,平均下跌14%。展望未来,通胀因素值得关注。由于去年1月份基期较高,之前市场预期今年1月份的CPI水平可能较低,但近期受到降温影响,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最终的1月份CPI数据可能高于预期,从而影响货币政策预期,类似2013年2月。同时春节之前半个月,一般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将出现明显上升,结合通胀预期和季节性因素,春节前市场流动性可能出现波动。 春耕行情整体风格偏向价值,关注政策和事件性主题。目前春耕行情正在进行中,从2017年12月28日到上周五,中证100、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分别上涨7.15%、6.30%、5.86%、3.66%、2.32%,A股涨跌占比分别为70.1%、29.9%,其中低估值、绩优股涨幅居前,大市值个股整体涨幅居前,而小市值个股表现依旧疲弱,市场整体风格偏向价值。春耕行情特征是轮动快、偏主题。政策方面,2017年12月住建部指出要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元旦过后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政策进行差别化调控,地产板块可以进一步关注。事件主题方面,元旦过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降温过程,“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自2017年12月下旬的102.31持续上涨至2018年1月11日的106.1,生猪价格也自2017年12月下旬的14.95元/公斤上涨至2018年1月11日的15.15元/公斤,农产品通胀主题有望成为春耕行情的主线之一。 以价值股正守,以主题侧攻 展望未来,价值股仍将是正面防守阵地,其中消费白马板块的基本面无需担忧,可以作为基本配置。而金融板块业绩改善且公募基金和QFII均低配,配置性价比更高,尤其是银行股估值修复并不充分。短期来看,通胀主题机会也将此起彼伏,有利于激发市场热情。此外,着眼2018年,看好价值龙头(上证50、中证100)以及成长龙头(中证500、中小板指)。 申万宏源 坚守底仓 短暂小憩后行情仍有空间 短期或进入“休息区”,但短暂休息之后将再出发,春耕行情仍有空间。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12日,上证综指实现了11连阳,追平了历史最长连阳纪录(在此之前上证综指唯一一次11连阳出现在2006年6月15日至6月29日),同时这一次上证综指还实现了历史最长的11连涨。在11连阳之后,房地产和消费白马等板块积累了大量浮盈,筹码可能出现松动,春耕行情短期或进入“休息区”。当然在“休息区”的小憩是为了更好出发,从基本面角度看,消费白马股一季报业绩将依然保持韧性;从市场角度看,赚钱效应的扩散还不够,可轮动可扩散方向还有很多;从历史比较角度看,以往8连阳及以上情况共出现过10次,其中7次之后5个交易日涨跌幅为正,同样有7次之后20个交易日涨跌幅为正。历史上8连涨及以上情况共出现过14次,其中8次之后5个交易日涨跌幅为正,之后20个交易日涨跌幅为正的情况则有9次。综合来看,本轮春耕行情仍有空间,当前讨论中继休整还为时过早。 全球都处于经济乐观预期发酵驱动过程中,可能都将面临“4月决断”。乐观的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预期是A股市场春耕行情的重要支撑,而从全球来看,经济乐观预期的不断强化也对风险资产价格形成了有效支撑。经济乐观预期体现在:(1)美国PMI维持上行趋势,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升至2005年以来最高的69.4%。(2)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特征得以延续,欧美日PMI均处于上行周期中。(3)欧美日经济复苏超预期,这三个地区的花旗经济意外指数均处于中高位。经济预期改善,但也绝非高枕无忧,比如,经济意外指数处于高位,也就意味着乐观预期正在快速形成,后续或难以再超预期。因此,中期来看,全球经济可能都将面临“4月决断”,风险资产波动将加大。 坚守底仓:地产和周期股、消费白马板块、“制造+创新”领域后市仍有空间。春耕行情机会仍将普遍存在于基本面向好和催化因素兑现方向上,但随着赚钱效应扩散、行业板块轮动加速,希望在结构上做到面面俱到可能并不现实,因此,守住底仓才是最重要的策略。我们认为,乐观预期暂时无法证伪的地产和周期股(建材和大炼化)、一季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消费白马板块(食品饮料和商贸零售)、既顺基本面周期也顺政策周期的“制造+创新”领域(电子、5G、光伏风电和军工),以及催化因素仍可期的精准扶贫(建材和大众消费)题材后市都仍有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