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配资资讯 配资指南 外汇配资 期货配资 现货配资 股票百科

概念

旗下栏目: 概念 市场 交易 分类

长期投资逻辑不变 医药板块性价比凸显

来源:未知 作者:www.157seo.com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3
摘要:国庆假期后A股连涨势头戛然而止,医药板块跟随大市步入调整。受疫苗事件、带量采购等冲击,今年第三季度中证医药指数整体表现欠佳,大幅跑输大盘。我们认为,经过前期调整,医药板块估值压力已大幅消化,长期投资价值正在显现,未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家

 国庆假期后A股连涨势头戛然而止,医药板块跟随大市步入调整。受疫苗事件、带量采购等冲击,今年第三季度中证医药指数整体表现欠佳,大幅跑输大盘。我们认为,经过前期调整,医药板块估值压力已大幅消化,长期投资价值正在显现,未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家投入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意识提升等,医药板块有望长期走牛。

  长期成长逻辑不变

  回顾医药板块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可谓一波三折。前五个月,伴随医药上市企业陆续披露一季报,中证医药指数一路上行,年内累积最大涨幅一度达到15%。进入6月份,医药板块跟随大盘步入调整,7月份疫苗事件爆发,板块进入超跌状态,8月以后,受到医药新政影响以及整体市场拖累,板块跌势不改。如此种种,直接导致医药板块前三季度表现差强人意。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医药板块仍然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且在医药行业利空逐渐出尽的情况下,回调是较好的加仓和摊薄成本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是人口老龄化和中国疾病谱的变迁,这一逻辑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都不会改变。参考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我国医疗费用的支出还会继续增加。

  卫计委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4.6万亿,占GDP比重6.2%。另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十三五”末,规划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将提升到6.5%-7%,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相当于年复合增速15%,明显快于GDP增长。随着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未来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超过10%将是大概率事件。

  弱市中板块性价比凸显

  短期来看,医药板块在经历了多轮调整后,已大幅消化了前期积累的估值压力,当前配置医药行业的性价比显著提升。

  根据数据,截至10月11日,中证医药行业动态市盈率不到24倍,处于历史中等偏下的位置,较今年5月底、6月初行业最高达34倍的估值高点,已有较大幅度的回调,板块吸引力明显上升。

  近年药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从发改委最高零售指导价下降,到招标部门牵头的各省招标降价,医院的二次议价降价等,且这几轮降价还互有重叠,此次是国家医保局接管招标后的带量采购降价,虽然是不同主体,不同形式,不同路径,但药品降价一直在发生。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国外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会大幅降价,差别主要是我国是通过行政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降价。因此,降价从来都是医药行业常态,而此次新药的放量速度可能会远超以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可迅速替代更高价的原研药和低质国产药,迅速占据70%市场份额,即使让渡部分价格,对于企业而言利润的边际增长也非常明显。经过了两年多的药审改革,未来我们的药品质量将更有保证,企业竞争也将更为市场化和有序,不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优质企业优质产品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们预计,在医药新政的驱动下,医药行业投资逻辑将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二元投资体系变为三元投资体系,即扶持创新药、继续推广特色专科用药以及仿制药以价换量,医药行业的投资关注点也将逐渐从创新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转到创新+专科+集中采购这条路径上来,未来将有很多优质公司脱颖而出。

  短期来看,经历了过去三个月的回调,特别是在近期大盘整体下挫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目前医药板块性价比已经凸显,整体估值偏低,增长确定性较高,实际上为传统四季度的“估值切换”行情埋下了伏笔,在当下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提升等大环境下,随着医药政策的不断落地,成长性相对确定的医药行业的比较优势有望再次提升。

  康美药业:多线业务齐头并进

  康美药业 600518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柴博,邓周宇,张威亚,高睿婷 撰写日期:2018-07-02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中药全产业链布局:从单纯依靠“制造-销售”的一枝独秀到借助多种模式快速增长的一树繁花。中药饮片:三大法宝(全产业链优势、行业标准制定者优势、强大的终端渠道把控优势)确保公司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智慧药房全面布局沪京广深蓉渝鹭昆贵等10几个一二线城市、数百家医院,一方面迅速扩大饮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与对口医院形成深度合作关系,为进一步的“互联网+医疗服务”O2O模式,医药商业的推进打下良好基础。产能方面:6万吨中药饮片产能引领行业,6000吨配方颗粒进入随时投产状态。

  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全面深化布局:公司目前自建或并购4家医院,和各省市政府合作中更有逾10个项目储备,未来有望通过并购基金等多种方式逐步推进,公司有望形成中国模式的医药制造+服务巨头。

  账面资金充裕得益于提前储备,未来进入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阶段:近几年公司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在医药商业收入占比提升的情况下,经营性净现金流还能稳定持续提升,说明了以中药饮片为代表的现金流业务进入了规模越大增长越快,经营质量越好的阶段。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业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人才不足的风险、利率上行信贷收缩风险。

  估值

  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1.03/1.26/1.53元,对应PE分别为23/19/15倍,公司是大市值公司成长性较好估值较便宜的标的,维持“买入”评级。

上海医药2018年中报点评:工业提速,商业企稳向好

  上海医药 601607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林小伟,梁东旭 撰写日期:2018-09-05

  重点产品聚焦策略推动工业提速。公司18H1实现工业收入96.3亿元,同比+28.3%,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提升11.3pp,工业加速增长主要是公司将营销资源聚焦投放于重点品种,其中60个重点品种H1收入为51.6亿元,同比+30.2%;此外羟氯喹片(纷乐)和度洛西汀肠溶片/胶囊(奥思平)借助加强学术推广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超过原研,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自研+并购推动研发顺利前行。公司18H1研发费用投入4.8亿元,同比+28.3%,与工业收入增速相当。公司借收购组建了美国上药费城实验室并启动美国圣地亚哥研发中心等项目推动高端创新制剂、生物药尤其是肿瘤创新药的研发布局。成果方面,18H1公司获得6个创新药临床批件,聚焦肿瘤线;一致性评价已有盐酸氟西汀和卡托普利片两个品种通过,还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6个完成评价并申报至国家局。研发投入加大显示公司工业板块未来有望向优质制药龙头迈进。

  分销转型中,零售稳增长。公司18H1实现分销收入662.5亿元,同比+13.2%;毛利率为6.7%,同比+0.6pp。分销业务继续加快并购,虽调拨以及康德乐业务下滑对分销板块略有拖累,但毛利率随业务结构优化呈现提升。18H1零售收入31.3亿元,同比+15.5%;期末直营门店1324家,同比+10.3%。零售稳健增长,在处方外流方面亮点突出。

  工业提速,研发加码,商业企稳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联营企业增长低于预期,略下调公司18-20年EPS为1.40/1.60/1.83元(原为1.43/1.63/1.88元),现价对应PE为15x/13x/12x。公司工业提速,研发加码,商业企稳向好,估值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营销改革进度低于预期,一致性评价进度低于预期。

  片仔癀:海外销量增长恢复,业绩持续超预期

  片仔癀 600436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 分析师:朱国广,何治力,张肖星 撰写日期:2018-08-27

  事件:公司2018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24 亿元、6 亿元, 同比增速约为37%、45%;2018Q2 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11.8 亿元、2.8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2.4%、46.1%。

  海外销量增长恢复,业绩持续超预期。公司2018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4 亿元, 同比增速约为37%,其中母公司约为10.4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41%。分业务来看,医药工业收入约为10.4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41%,其中肝病用药约为10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46%,同时考虑2017 年产品提价因素,保守估计2018H1 片仔癀销量增速仍维持在30%以上;期间内境外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8 亿元, 同比增长约100%,境外片仔癀销量在调价后迎来新的增长,如剔除电商、控货及提价等因素,预计片仔癀系列的销量增速或高于境内;医药商业收入约为11.4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5%,其中有并表因素影响,预计Q3-Q4 商业增速会有下降;日化收入约为2.2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2.5%,其中片仔癀牙膏系列收入约为0.61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55%,全年收入或超过1.5 亿元。公司2018 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约为6 亿元,同比增长约为45%,超过收入增速约8 个点, 具体点评如下:1)公司毛利率约为44.6%,同比提升约0.5 个百分点,其中母公司毛利率约为81%,同比下降约1 个百分点,与核心产品片仔癀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关;2)公司期间费用约为14.5%,同比下降约1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约为2.2 亿元、1.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31.8%、24.7%, 均低于收入增速,控制较好;3)公司上半年现金流较差与商业规模及原材料存货增加有关,全年来看会改善。从单季度来看,2018Q2 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约为11.8 亿元、2.8 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2.4%、46.1%。我们认为Q2 收入增速环比放缓,与公司持续控货有关,Q2 净利润增速加快与毛利率提升有关。我们能认为随着片仔癀体验店继续增加,空白市场逐渐覆盖,且公司产品具有稀缺、奢侈品属性,将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继续看好全年业绩增长。

  提速发展趋势明显,持续看好公司快速成长。1)管理层战略清晰,由原来坐商制变革为主动营销。目前轻资产体验店等模式已使片仔癀产品从福建、华南逐步走向华中、华北乃至全国,体验店模式及相关政策将得到继续推进。a、强化建设片仔癀体验店建设,估算体验店渠道2017 年销售规模或已经实现翻番,目前体验店规模预计已经达到120 家左右,预计其数量仍将持续稳定而有质量的增长,持续看好片仔癀在体验店渠道的销售放量;b、加强产品终端价格管理保证渠道利润空间,提价后渠道让利增加,且对体验店及经销商政策更加宽松, 促进产品销售;2)稀缺性强化提价逻辑。目前全国天然麝香需求竞争加剧,原材料稀缺性。片仔癀系列在上轮提价后消费端接受度较好,量价齐升趋势明显, 预计其出厂价及终端价仍有持续提价动力和空间。由于2017 年牛黄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且2018H1 肝病用药整体毛利率下滑约3.2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产品提价预期仍较强烈;3)存在市场预期差。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具有独特、稀缺及其发展阶段特殊性,理应享受高估值;麝香行业供给虽然紧张,但是行业内部仍有分化,但对于公司而言其原材料产能瓶颈限制较弱,具体原因有行业养麝数量有改善、养麝基地储备,且申请增加配额已经获得通过等,供给稳定持续。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8-2020 年EPS 分别为1.89 元、2.56 元、3.46 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4 倍、40 倍、30 倍。我们长期看好公司稀缺性及产品提价逻辑,且随着公司在营销领域不断加强,品牌形象提升将带动大健康系列销售,收入或维持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或不达预期、市场拓展或不达预期。

 天士力:美国销售权授权出去,复方丹参滴丸国际化再进一步

  天士力 600535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江琦,池陈森 撰写日期:2018-09-07

  事件:天士力公告9月6日与控股子公司天士力北美、美国Arbor公司三方签署《许可协议》。根据协议,Arbor公司将出资最高2300万美金的研发付款,与天士力方共同进行复方丹参滴丸(T89)美国FDA临床开发研究和药政申报;天士力方则将T89相关适应症在美国本土的独 家销售权有偿许可给Arbor公司;产品上市后,天士力方可获得最高5000万美金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按照毛利分层提取最高可达毛利50%的销售分成(特许权使用费)。

  复方丹参滴丸国际化再进一步。T89是全球首例顺利完成FDAⅢ期临床研究的复方中药制剂;T89今年又获得了FDA对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综合征(AMS)新临床适应症的IND批准。T89的美国本土独 家销售权许可给美国Arbor公司,有望借助Arbor公司在临床开发、药品市场准入、产品上市、市场扩展等方面的经验,帮助T89在美国的临床、上市及销售。Arbor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是一家专注于药品研发和销售的私有制药公司,目前销售超过20个NDA或ANDA批准的产品,主要包括心血管、神经科学、医院、儿科用药领域,另有多项产品正在开发中。该公司主要股东包括KKR、JW等旗下知名基金、资产管理机构,以及该公司管理层。Arbor公司拥有超过500名员工,其中有约400名专业销售人员,覆盖全美国,该公司管理人员在制药行业的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5年,在药品市场准入、产品上市、市场扩展等方面经验丰富。根据IQVIA近期报告显示,Arbor公司2017年销售收入约为7亿美元。

  公司可以获得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进行T89美国FDA临床研究,Arbor公司将向天士力方支付首付款500万美元,以及最高500万美元的T89美国临床研究和FDA新药申报费。获批NDA里程碑付款:防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适应症获FDA批准,天士力方将获得最高1,000万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防治急性高原综合征(AMS)适应症获FDA批准,天士力方将获得最高300万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销售里程碑付款:T89销售额累计达到里程碑金额时,Arbor公司向天士力方支付最高5,000万美金的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根据T89未来年度毛利(即销售收入扣除进货成本)的范围划分,Arbor公司按照约定比例向天士力方支付毛利的8%-50%不同比例的销售分成。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7亿元、17.53亿元、20.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4%、14.78%和14.98%。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失败的风险;药品降价的风险;预计假设前提及结果不达预期的风险。

  云南白药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云南白药 000538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林小伟,经煜甚 撰写日期:2018-09-05

  百年品牌积淀,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成就国内大健康转型标杆。公司历经百年积淀,具有良好的品牌辨识度和广泛的客户信誉。以王明辉为核心的管理团队锐意进取、富有改革创新基因,历史业绩充分证明其卓越性。目前公司已形成涵盖药品、健康日化品、养身保健品的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集群,成为传统中药企业向大健康转型的标杆。

  回归品牌价值,药品有望量价齐升,注入增长新动能。白药OTC 药品具有自我诊疗和日常消费属性,品牌价值赋予产品定价权。目前无论从自身价格纵向比较,还是与同类产品价格横向对比角度,都仍处于定价洼地,未来具备提价空间,品牌价值有望逐步凸显。今年药品营销调整和渠道库存去化基本完成, 气雾剂、创可贴等部分核心药品终端价大幅提升,有望带动渠道销售积极性。预计未来几年量价齐升将是公司药品板块主要增长动力。

  受益消费升级成就牙膏奇迹,大健康板块组织架构重组即将发力新品类。从白药牙膏成功经验看,高端化、功能化和渠道多样化是其作为民族品牌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致胜因素。未来随着细分市场的开拓和产能瓶颈的解决,白药牙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健康品板块其他重点培育产品如养元青洗发水、清逸堂卫生巾、采之汲面膜等有望受益渠道变革的存量机会和消费升级的增量机会。未来“新零售+新架构”的全新白药健康产业平台有望赋能大健康产品群,拓宽产品和服务边际,打造综合型全方位个人健康护理生态体系。

  较彻底的国企混改标杆,体制突破和机制创新助力再次腾飞。作为云南省国企混改的先锋,控股股东层面先后两次引入民营资本,累计融资300亿元,目前白药控股股权变更为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分别占45%、45%、10%。我们认为,民营股东整体占比超过国有股东,给予民营资本较大话语权,有助于上市公司建立更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更市场化的治理结构,更大范围的激励可期。公司作为白药控股旗下唯一上市平台,雄厚资金驱动下将实现内生与外延的双向发展,优秀的管理团队+创新机制带来再次腾飞的机会。

  体制、机制突破,百年白药再次绽放,维持“买入”评级。维持预计公司18-20 年EPS 分别为3.45/3.98/4.65 元,分别同比增长14%/16%/17%,18 年PE 仅23 倍。给予目标价105.30 元,对应18-19 年PE 为30X/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管理层激励力度低于预期;新产品放量低于预期。

  丽珠集团:中报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结构优化逐渐消除市场担忧

  丽珠集团 000513

  研究机构:联讯证券 分析师:李志新 撰写日期:2018-08-22

  事件

  公司公告2018年H1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6.8%);实现归母净利润6.3亿元(+2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亿元(+25.5%)。同时公司预告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8-9.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0-8.6亿元,同比增长17.1%-27.0%。

  点评:

  中报业绩符合预期,费用控制良好,18Q2业绩延续较快增速 上半年公司营收4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亿元,增速分别为6.8%和25.7%,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分季度看,18Q1和18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3%和24.9%,扣非后同比增速分别为19.6%和31.9%,Q2业绩季度延续了较快增速。上半年毛利率62.57%,同比降低约2个百分点,费用率控制良好(销售+管理费用率合计同比降低6.5个百分点),带动销售净利润率上升约2个百分点至14.8%。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消化道和微球产品增速亮眼 细分产品方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二线品种崛起,消化道产品线增速亮眼,微球平台产品发力。原有主力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受政策打压,业绩下滑明显,上半年参芪扶正营收5.5亿元(-34.7%),鼠神经生长因子营收2.3亿元(-18.1%),但是两者在总营收占比已经下降到12%和5%左右,限制中药注射剂和辅助类用药政策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压力逐渐减小。二线品种崛起,消化道和微球平台是亮点。公司消化道产品线增速亮眼,艾普拉唑受益新进国家医保目录,在连续两年录得50%以上的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取得35%左右的高增速,雷贝拉唑增速50.1%(2017年+56.68%),我们预计随着各地新版医保目录调整完成和招投标,继续带动艾普拉唑保持高增速,未来三年有望成为十亿级别重磅产品。微球平台首个上市品种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国内首仿,中标价格比国外进口同规格抑那通(日本武田制药)低约28%,价格优势有利于进口替代,中报增速27.4%,预计仍会保持30%左右增长。 加强研发投入,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27亿元,研发营收占比7.2%,不论绝对值还是比例都排国内医药公司前列。化药及中药制剂研发方面,参芪扶正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Ⅰ期临床,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注射用高纯度尿促性素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孤儿药注射用丹曲林钠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生物药领域,按临床试验进度,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α-TNF单克隆抗体Ⅱ期临床进展顺利。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rhCG)I 期临床完成,III 期临床进展顺利。重组

  人鼠嵌合抗CD20 单克隆抗体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研究。重组人源化抗HER2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完成,准备II 期临床研究。重组人源化抗PD-1 单克隆抗体美国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基本完成,国内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重组全人抗RANKL 单克隆抗体I 期临床研究开展中。重组抗IL-6R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项目CDE审评中,美国FDA 申报准备期。另外,建立CAR-T 平台并验证单靶点CAR-T 体外功能,开展工艺研究,为体外研究和初期临床研究做准备。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01.5/115.1/131.6亿元,分别同比增19.1%/13.3%/14.4%;归母净利润为11.44/13.99/16.68亿元,分别同比增-74.2%/22.3%/19.2%。2018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2017年确认珠海维星股权转让收入,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9.5%。当前收盘价对应2018盈利预测PE约2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药品降价超预期;2)、中药注射剂政策持续收紧影响参芪扶正注射液销售;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www.157seo.com